煲汤做菜知识大全!
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红褐色,里面黑色或粉红色。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毕竟它功效太越来越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特殊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再发挥其奇异功效。茯苓味甘性平、淡、性平,入药具备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确实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去查询。
【分成】党参3克,白芍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牡丹皮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辨证】脾胃虚水泛。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利水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古今医鉴》卷十二
《易简方便》之茯苓汤
【药物排成】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冬花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黄芪1钱,生地1钱,白芍1钱,台党5分,桑白皮6分,甘草3分。
【处方来源】《易简方便》卷六。
【方剂主治】经来干咳嗽,喉中流血,及肺经枯燥无聊。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药物混编】茯苓、远志、菖蒲、竹黄、姜汁、竹沥,
【处方来源】《顾氏医径》卷五。
【方剂主治】小儿喜惊易悸,痰耶日盛。
【药物分成】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一。
【方剂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处方】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疼心悸,噫醋吞酸,嘈烦忪悸,痰喘呕逆,体重胁肋疼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往上冲胸,起则呕逆,鸣呼身摇;小便不利,脉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极度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大便泄泻不单单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具有健脾,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无权利,泻痢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茯苓汤(一)
【药物分成】赤芍药(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老板)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枳实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方剂主治】脉极实热,血气很伤心,休得嗔怪,口嘴唇的颜色变,言语不快。
【方剂功效】消热气,调血脉,理中。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药物排成】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乌药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方剂主治】心热,舌干心烦。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有清热除湿、
的功效,但不我建议你服用药,应经专业医师乘方。
夏季养生食谱1、解暑五豆汤材料:赤小豆、绿豆、炒扁豆、黑豆各30克,甘草6克。烹制方法:将豆类及甘草洗净,浸泡几小时,放进瓦煲内,组建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可淡服或可加糖甜服。警告:可以参照于痰湿质、湿热质之人,阳虚质、气虚质之人可去掉后绿豆。2、莲子百合炖冰糖材料:莲子l5克,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烹制方法:莲子去心,与百合、冰糖放炖盅内,加水适量即可文火炖煮2小时后食用。叮嘱:尤其可以参照于阴虚质、气虚质之人。3、五指毛桃煲猪脊骨材料:五指毛桃50克,猪脊骨约250克,油、盐少许。烹制方法:五指毛桃与猪脊骨同放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煲沸后,中改文火煲1~2小时左右吧,加油哦盐调味此丹。警告:不光适用于阳虚质、气虚质之人。的要注意一点的是,要依据体质来中药调理,特别是容易感冒了、疲倦、面色灰白、畏寒的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人士,此时千万不能多吃生冷寒凉食物,以防损伤脾肾之阳。下面推荐几道合适夏天食用鸡蛋的羹汤:4鱼茸番茄羹原料:鳙鱼肉300克,番茄3个、蒜3小片、生姜3片,盐、香油各少许。做法:鳙鱼肉蒸熟后,拆去鱼骨做成鱼蓉;番茄洗净,切片;热锅放少许油,下番茄煸出汁,加入清水和姜,烧滚后下鱼蓉、蒜片和适量食盐、香油,至熟便可。益胃生津、健脾益气。5花生百合豆沙原料:红豆100克、百合干1把、花生1把、蜂蜜1勺。做法:红豆和百合洗净,提前一两天泡2~3小时,然后把和花生一起慢慢倒入锅内,加适量水,煮一个半小时,自然冷却后,揭开锅盖,盛入小碗中,已调入蜂蜜再试一下孕妇食用。可提高B族维生素和钾的供应,同时解释植物性蛋白质。.
下篇:排骨豆腐煲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