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做菜知识大全!
一、八珍汤配方:
1、排成:
人参、白术、白茯苓、北芪、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
2、用量:
人参、白术、白茯苓、川芎、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甘草(炙)各30g。
八珍狂风大作汤能变软心脑血管,净化血液,增强血液携氧量,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完全保护各部脏器,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高血糖、老年痴呆均有很不错的保健康复作用。
一是脾胃虚弱,阳气不足,又能感受到湿热。
二是阴血不足。
治疗上脾胃论主张“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大肠、肺)之不足”。
故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北芪补血和阳,麦冬、五味子生津,苍术燥湿,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黄柏清热燥湿,升麻升阳。
【验案精选】
【来源】《脾胃论》卷中。本方原名黄芪人参五味子麦门冬汤。
【排成】黄芪一钱,如自汗盗汗太多,更加一钱枳实六分人参去芦白麦门冬去心苍术肢冷十分五分白术左右吧各五分黄柏酒洗,以救水之源炒曲不超过三分川芎身酒洗炙甘草左右吧各二分五味子九个
【用法】上咬咀,都和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或球形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功效】补益脾肺,去湿气和中。
【主治】怠惰手足冷,四肢不收,精神不继,两脚痿弱,遇早晚寒厥,日高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因劳役血虚,伤大肠也或热厥而阳虚,或寒厥而阳虚。自汗盗汗。口敢问味,目中溜火,而视物疏睛无所见。食不下,或食人即饱,全不思食。小便频数,大便次数多难而结秘。卧而多惊,小便淋溲,拉大便后有白脓,或只便白脓。胃脘当心点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遭,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交通闭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
【方解】本方主治高血压证颇深,其病机大体有二:
一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又感受湿寒。
二是阴血不足。
治疗上脾胃论主张“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大肠、肺)之不足”。
故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川芎可以补血和阳,麦冬、五味子生津,苍术燥湿,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黄柏清热燥湿,升麻升阳。
【验案精选】
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女.47岁,1996年10月4日初诊。
胃脘部疼痛迁延不愈近5年,明显加重月余,自服胃苏冲剂、胃复春片、养胃冲剂等,仍未效果来诊。
症见:面色欠华、体倦乏力、胃脘部隐痛作胀,有时肠鸣,纳谷不馨,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滑细。胃镜病理化验没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不典型增生。
中医诊断:痞满。治宜健脾益气重点,佐以通络清热之品。
方投黄芪人参汤,黄芪15g,乌药6g,党参15g,陈皮6g,麦门冬10g,枳壳10g,白术12g,黄柏12g,焦六曲10g,酒当归10g,炙甘草6g,五味子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1周后复诊检查,心中凛然胃脘痛、嗳气很明显改善,再服2周,胃脘痛、嗳气基本上消失不见,胃纳亦增,面色始转白里透红。又连服2个月。复查胃镜病理活检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不典型增生已消失不见。
2.小儿夏季热宋某,男,9岁,1996年5月25日初诊。每年春夏之际即出现发热,体温多空间波动在37.5℃~38℃彼此间,伴纳差、身倦四肢乏力,消瘦,立秋后恐怕好转,迁延不愈3年,曾两次前往儿科诊治,均明确诊断为夏季热,予能量合剂、抗生素等治疗不生效,乃转中医科治疗。舌质淡红,苔薄黄,脉虚数。
证属中医“疰夏”,病由素体肾阴虚脾弱,兼挟湿邪,人夏消耗阳气,中气不足,脾失运化,暑湿困脾所致。
黄芪人参汤加减:太子参30g,黄芪、麦冬、佩兰、青蒿、白术、炒神曲各9g,苍术、陈皮、北芪各6g,升麻、黄柏、炙甘草、五味子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00ml。上方服6剂,体温基本是完全恢复正常,精神转佳,食欲转佳。效不更方,再服8剂,诸症悉除,体重见增,随2年久不见容易复发。
3.痿证石某,女,52岁,1996年10月2日初诊。患者自同年3月始倦怠乏力,经多间医院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夏收时一口气参加,随及症加剧。双足软乏行走困难,短气懒言,巅顶及眉骨疼痛较剧。
曾去市某医院诊疗,经检验、X线摄片等多项检查,不见动静器质性病变,检查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对其予以谷维素等西药治疗罔效。人日趋明显消瘦,夜卧不安,由其女跟随坐诊。
刻见倦怠乏力,短气懒言,足软行走困难,四肢不温,面色白无华,形体消瘦,睡眠差,纳呆,稍多食则脘中胀满,时嘈杂似饥,嗳气,胁下痛,口苦不干,小便时黄,宝宝大便算正常,舌淡、舌体矮小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症乃中气虚弱无力,黄芪人参汤加减。
处方:黄芪50g,白人参、升麻、陈皮、苍术
白术、党参、秦本、黄柏、白芷各10g,五味子、甘草各6g,神曲、麦冬。15g,服上方5剂后,纳增,精神亦明显好转,巅顶及眉骨疼痛亦明显缓轻,各均转好,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转轻缓。效不更方,守方以党参10。
易白参,去黄柏,再服5剂,诸症皆失。
【临床应用】
创伤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分成为:黄芪20g,人参、苍术、神曲各10g五味子5g,牡丹皮6g,陈皮、白术、党参各10g,麦冬15g,黄柏8g,炙甘草郁金各10g,三七、丹参15g。治疗好10天后进一步判断疗效,总有效率98.4%。大便秘结加大黄,大便溏泄、苔白加绒朴、法半夏;腹部疼痛加元胡、白芍;头晕加葛根、杭白菊;失眠加合欢花、炒憙仁。
【临证提要】黄芪人参汤更具补脾肺气阴、清热燥湿胃之功,主要注意用于脾胃病、痿证等治疗,也可用于脾胃虚弱,暑病于暑,暑湿困脾之疰夏。
其病机为肝肾阴虚、兼夹脾胃湿热。暑热甚加佩兰、青蒿芳香化湿解暑,头晕白芷、藁本祛风止痛。兼血瘀者郁金、丹参、三七活血化瘀。
黄芪人参汤见症较少,临证必须九十条李东垣提出来的加减法灵活应用,具体万分感谢。
头晕,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香附三分;感觉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内各三分,藁本、生地黄不超过各二分,附子一分。
胸闷心悸,精神如寐之间,疲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胸中气滞,加青皮一分或二分,橘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本肾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如气滞大甚,或补药大过,或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十分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正药同煎。
心下痞满,加黄连二分或三分。
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腹部胀痛不浑身发冷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减五味子。
大便正常涩滞,隔一二日都看不到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敢润也,加党参身、生地黄、麻子仁泥以内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次数多限行规定,所再加之药勿再服。如宝宝大便又不快利,贞厉别药,如有机可趁者,非血结血秘而不出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决不可复因而,止常服黄芪人参汤药,只用川芎、防风不超过各五钱,二味,哎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次数多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小便快利,不黄涩者,只加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
痿者,四肢挛急而站立不稳也,然心烦冤不止。厥者,痰饮也,甚则欺君,故言厥逆。
其厥痿多相须也,加白茯苓二分、牛膝四分,猪苓、白术以下各一分。
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黄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来气力矣。
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必腰下不能动,烦燥冤而不只是也。
若身重减,气不短,小便神色自若,及湿寒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你不五味子、牡丹皮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药,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
常服药治疗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时令,清燥之气大行,却加辛温泻之。
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黄柏五分,炒知母三分。
人参白术汤
【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12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主治】阴虚呃逆。
警告您:人参白术汤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下篇:煲汤食材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