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做菜知识大全!
可以一起放,但是如果是春夏季节,可以换成西洋参,滋阴。
人参现在认为是温性的,春夏用会助火,最好换成西洋参。
人参和黄芪可以一起吃吗
绝对可以 ,不过黄芪别放多了 味道重,不一定吃得来。
而且你炖汤的话,最好别放盐。
如果实在吃不来无盐的,就把盐放在碗里,这样才营养。
1、炖服:将人参切成2分厚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架上,蒸炖4-5个小时即可服用。
也可这样用:炖服,炖时要用文火(慢火)煮沸一小时以上,以便把人参有效成分煎出,保证疗效,用量一般3~9克;可吞服或嚼服,即在人参干燥后,研为细未,每次用量10克左右,这样用量小,可节省药物,但能保证一定的疗效;还可酒浸,即把人参,或配其他药共切碎,放入好米酒内浸泡,一般一个月后便可饮服,每次两三汤匙,一日二次。
若要酿酒,可用人参为未,同用面米、酿酒,每次两三汤匙,每日两三次饮用。
2、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干凉可口,为最简单的服用之法。
3、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日吞服,用量视体质而定,一般每次服1-1.5克。
4、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之,闷盖约五分钟后既可服用。
以同样的方法重复冲服,直至没有参味为止。
5、泡酒:将整个人参或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白酒浸泡,每日服之。
6、炖煮食品或小菜:不喜爱参之苦味者,亦可伴以瘦肉、鸡、鱼等烹炖,除滋补强身外,更美味可口。
参之精华可被伴煮之肉类吸收,显有人参之甘香及肉类的香甜味,为高级保养佳肴。
7、配成中药服用:人参配成中药应用,适应范围甚广。
传统著名补益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养中益气汤、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等。
作成丸剂的如人参再造丸、人参健脾丸等等。
此外,尚有治疗各种疾病的配方,均有良好效果。
1、黄芪配人参 人参味甘,性平。
入脾、肺经。
可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人参大补元气,常用于急救,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
大失血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人参可益气固脱,急煎服后脱症消失,血压恢复,可为抢救营得时间。
因可补肺益脾,也用于肺气虚及脾虚。
热病后之气阴两虚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气生津止渴。
气血两虚,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气,安心神。
人参补气兼能养阴,其性守而不走;黄芪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
二药为伍,一动一静,阴阳兼顾,通补无泻,补气之力大增。
脾虚用之鼓舞中气;肺虚用之补气固表。
人参常用量3~15克,另煎。
急救用人参一味急煎,称独参汤,每次用9~30克。
2、黄芪配防风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风疹瘙痒等病症。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
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
二药伍用,防风辛散温通,可载黄芪补气之功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疏散之力而不敛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
二药合用,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主治表虚自汗,四肢酸楚等症;虚人易患的感冒诸症。
防风常用量3~9克。
3、黄芪配当归 黄芪配当归,名曰当归补血汤,由黄芪与当归以5比1的比例构成,功能补气生血。
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一是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二是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等。
下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