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做菜知识大全!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益脾肺的作用,附子具有回阳救急,散寒止痛的作用,山甲珠,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作用,以上三味中草药是可以一块煎煮,而且都是应该先煎30分钟,然后再下入其他药物,一种煎煮,因为人参属于,细贵类中草药,而且是不要应该先煎,附子应该先煎通过长时间的煎煮,能够消除附子的毒性,二山甲珠也是应该先煎的,因为山甲珠仙家30分钟可以更好地将有效其成分煎出
药用附子汤有很多种,都为温补类药物。
附子汤【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功能与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与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附子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 干姜(炮)各18克【用法】上药锉散。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附子汤【来源】《伤寒论》。
【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方论】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附子汤【组成】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主治】霍乱,大泻不止。
【用法】上为末。
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附子汤【组成】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来源】《宣明论》卷一。
【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上为末。
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附子汤【组成】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
【来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
【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上为散。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附子汤【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6�7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20枚,细辛(去苗叶)1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
【主治】风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以上这些都是附子汤,因配伍不同而功效也有不同。
附子有毒,一般大量服用会令人中毒死亡,而您所说的附子汤便是如此,其配伍中附子用量极大,会令人中毒死亡的。
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
医生,10克的附子,10克的人参,9克的白术,没泡煲可以喝吗?
可以的,对于人参怎么煲汤,可以去中华人参网上学习下。
嫩鸡1只(约500克),人参10克左右,红枣10枚,盐少许。
【步骤】:鸡去毛当净,取鸡腿肉或鸡胸肉,去皮、骨。
人参切片,与鸡肉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文火隔开水炖3小时,调味热服。
【功效】:大补元气,健脾强身,祛病延年,健脑益智。
症见动则心悸,汗出,气喘。
也可作一般体虚调补之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