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做菜知识大全!
1、黄芪菊花鹌鹑汤。材料:鹌鹑、猪脊骨、猪瘦肉、菊花、黄芪、枣、姜、鸡精。把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干净,姜洗切片,把猪的脊骨切成块,把猪的瘦肉切成块,在砂锅里放入适量的清水煮沸,放入猪的脊骨、瘦肉、鹌鹑、菊、黄芪、姜片和枣,煮2小时后放入盐和盐调味。菊花避风散热,黄芪益气固表,该汤适合营养不良、弱贫血者食用。
2、黄芪玉米猪腰汤。材料:猪腰、黄芪、玉米。将黄芪放入纱布包中,猪腰脱膜。锅内加水,水沸后放入玉米,黄芪,猪腰同煮,煮至猪腰,玉米熟后,取出黄芪包,吃猪腰和玉米,喝汤。汤健脾益肾,适用于调理脾肾损失引起的腰膝酸软、浮肿尿少、腰痛等,对慢性肾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3、黄芪猴头菌汤。材料:猴头菌、黄芪、嫩鸡肉、白菜心、油、葱、姜、料酒、味精、胡椒粉、盐、汤适量。洗猴头菌,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削去底部的木质部分,洗净后切成大片,浸泡猴头菌的水用纱布过滤备用鸡肉洗净后切成小片,黄芪用温水洗净切成薄片,切葱和姜,白菜心用清水洗净。锅内加热加油,加入姜、葱、黄芪、鸡块一起炒,加入料酒、食盐、猴头菌和少量汤,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煮1小时,加入猴菌煮30分钟,加入胡椒粉,最后加入白菜心稍微煮一会儿,加入味精调味。
1、黄芩和虾米皮熬汤滋补脾肾原材料:黄芩20克,虾米皮50克,葱,姜,鸡精适当。
作法:先将黄芩清洗切成片,下锅,放水适当,煎制40分钟,去渣,取汁,兑入清洗的虾米皮,放水及葱,姜,食用盐调料,煨炖20分钟即成。
作用:滋补脾肾,补充优质蛋白质,抗骨质疏松,对腰间盘突显症有辅助医治功效。
2、黄芩和乌鸡煲汤益气养血养血原材料:乌骨鸡1只,黄芩10克,大枣10克,枸杞子5克,姜10克,葱段5克,党参,盐,味精各适当。
作法:将乌骨鸡褪毛和内脏器官,剖洗噶进,大枣,枸杞子,黄芩,党参清洗,姜片削皮,拍破,用锅烧开水,放进乌骨鸡汆去血渍,捞起来,用冷水洗干净,将乌骨鸡,黄芩,大枣,枸杞子,姜,葱段放进炖锅内,加冷水炖2钟头,加食用盐,味精调料就可以。
作用:益气养血养血,补虚损,对脸色苍白,神疲倦力,贫血,高血压,失眠有辅助功效。
3、黄芩和黄菊花,鹌鹑熬汤清肝火养血原材料:鹌鹑250克,猪脊骨250克,瘦猪肉150克,黄菊花50克,黄芩10克,大枣6枚,生姜,食用盐,味精各5克。
作法:将鹌鹑剖好,褪毛和内脏器官,清洗,生姜清洗切成片,猪脊骨,瘦猪肉斩件;石锅内放适当冷水烧开,放进鹌鹑,瘦猪肉,鹌鹑,黄菊花,黄芩,生姜片,大枣,煲2小时后放食用盐,味精调料就可以。
作用:黄菊花具备消防疏散风寒风热,清热去火,清热去火的作用,此汤对孱弱贫血,营养不良者尤其可用。
一、西洋菜蜜枣鲜陈肾煲猪脊骨
西洋菜能够帮助人体清肺热,润肺气。再用具有健脾益胃、补血益精作用的鲜陈肾,即为新鲜的鸭肾和腊鸭肾入汤,并加入能够润肺生津开胃的蜜枣,还有补益增髓的猪脊骨。如此一来,就能做出一碗清润下火、健脾开胃、滋阴润燥,老少咸宜的秋燥靓汤。
反复无常的天气让人很容易疲乏困倦,昏昏沉沉,而鸡骨草煲龙骨能祛湿,是适合秋季的滋补靓汤。鸡骨草龙骨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散淤的功效。具体做法是把龙骨、鸡骨草等材料洗干净,然后一起倒入煲内,加适量的水,少许盐,煲1至2小时左右,即可享用。
秋意渐浓,则要以健脾胃为住,牛肚可帮助人体消积除滞健脾益胃,黄芪性味平和,起到了健脾补中、益气的功效。二者合力煲汤,就能够益气血、健脾胃,特别适合改善消化不良、气短乏力、食后腹胀等等症状。
核桃仁是坚果一类,富含维生素E活化细胞,使得皮肤与头发更具光泽。杏仁则自古就能够养生润肤,是美容的不二选择。葡萄干中含有单宁酸、水溶性B族维生素能够对肌肤起到保湿补水的效果。因此,秋季容易出现皮肤和头发干燥粗糙症状的人,可多吃核桃杏仁瘦肉汤,使得皮肤和发质得到一定改善。
柚皮起到止咳化痰,润肺的效果,白术则能祛湿祛燥,去除胃热,强健脾胃,增强食欲。秋燥柚皮汤特别适合肠胃虚弱,胃气不纳的患者食用,或者患有腹泻的病人,能够帮助生津止渴,化痰润肺。
清润带补汤,所需材料为猪肺一个、光杏仁25克、百合15克以及密枣六粒。百合能清凉解热,还能润肺宁神,清热止咳,补中益气,用能够祛风寒的杏仁加以搭配,补益效果可能会更好。并且,猪肺对于改善呼吸道不适症状有帮助。所以,清润带补汤能够缓解秋季的肺燥热问题。